近期,Meta 在倫敦及新加坡分別舉辦開放式創新 AI 研究社群工作坊及聚焦創新科技的研討會,台灣共有 7 位專家學者受邀參加,與各國專家及國際權威共同討論新興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向國際社群分享台灣成功經驗,也藉此機會開拓科技人才交流網絡,以更寬廣的視野一起推動台灣 AI XR 產業。

【新聞照片 1】Meta 在新加坡舉辦聚焦創新科技的研討會,邀請台灣學者及專家參與,向國際社群分享台灣成功經驗。

行政院推出的台灣 AI 行動方案 2.0 目標提升軟硬體產值超過二千五百億元,不少台灣的開發與研究團隊也積極運用 Meta 開源的 Llama 開展許多應用。Meta 秉持開放且負責任的態度,支持台灣科技社群蓬勃發展,Meta 特別邀請台灣學者、專家與開發者,參與倫敦、新加坡兩場國際交流活動,分享如何在開發與應用科技時增加透明度與開放性,並以實際案例討論新興科技如何促進社會與公益發展。

【新聞照片 2】專注於科技創新與數位治理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與各國專家分享台灣透過審議討論機制,完善負責任地開發新興科技。

台灣共有 7 位學者及專家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包括長期深耕 AI 領域的國科會台灣人工智慧卓越中心副總召集人許永真遠赴倫敦,加入國際社群討論如何增加 AI 應用的透明度與開放性。在亞太區,Meta 則將視角專注於 AI XR 的實際應用案例。專注於科技創新與數位治理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與各國專家分享台灣透過審議討論機制,完善負責任地開發新興科技,以兼顧安全、隱私以及多元涵容等目標。國科會可信任 AI 對話引擎(TAIDE)模型訓練組召集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暨中大資工系教授蔡宗翰,則展示 AI 在明代官員研究的應用,並運用 AI VR 重建 1890 年的台北城,這對教育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也同時分享 TAIDE 專案的開發心得,貢獻寶貴經驗。此外,AI 領域的專家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縕儂、技術開發者代表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候選人林彥廷,分別參與不同的論壇發表如何應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與其應用結果。在 XR 領域,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則介紹 VR 如何增加社會福祉的應用與研究,多媒體藝術家黃新則展示在 Meta Spark 平台上創作的最新 AR 特效。Meta 期待透過促進台灣與國際專家的交流分享,向國際社群分享台灣在 AI XR 的豐富經驗,擴大台灣在全球創新科技領域的正向影響力。

【新聞照片 6】Meta 邀請各國專家及國際權威共同討論新興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秉陞 的頭像
    秉陞

    餅乾的 3C 札記

    秉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